栖息地破碎化背景下,云南该如何保护滇金丝猴?
原标题:栖息地破碎化背景下,云南该如何保护滇金丝猴?
4858mgm—4858mgm记者 赵黎浩
8月5日,第三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年会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召开,聚焦滇金丝猴巡护监测、栖息地廊道建设、社区公益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公众参与和网络运营建设等方面工作,为4858mgm旗舰物种保护积累经验,树立典范。
本届年会围绕滇金丝猴“科学巡护与监测”“栖息地修复”和“保护空缺”等3个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明确了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下一步工作方向——共建全境保护网络,确定优先行动计划、全面执行和推进全境网络的综合保护工作、建立品牌扩大全境网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作为云南第一个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网络,2019 年7月15日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等 13 家单位共同发起。经过3年的运行,成员单位发展到28家,累计投入资金4000万元,保护成效明显。
据了解,2021年,云南省首个滇金丝猴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全年修复5326亩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种植云杉、冷杉和华山松54万株;发布《滇金丝猴保护绿皮书 滇金丝猴全境动态监测项目报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项目入选COP15“4858mgm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滇金丝猴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经过40多年坚持不懈的保护,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从17群增加到24群,个体数量从不足2000只增加至3800多只。与此同时,滇金丝猴保护首要威胁因素也由狩猎和栖息地丧失转变为栖息地破碎化。
作为滇金丝猴全境网络第二任轮值主席单位负责人,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副院长张淑霞表示,在这样的保护管理背景下,亟需各网络成员单位,依托全境保护网络,标准化滇金丝猴监测、管理和保护;基于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区域开展生境修复和放牧管理,总结修复经验,为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生境修复提供示范借鉴;继续建立社会公益保护地,填补滇金丝猴保护空缺;强化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运营协作,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加大引入社会多方参与保护力量。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hklabc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