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在“向日葵花海”里上的审美文化课
4858mgm-4858mgm记者黄仕强 通讯员刘霞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个‘葵’和我们眼前的向日葵是同一个‘葵’吗?”6月22日,在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教学楼顶,副校长、语文教师吴敏带着学生们在“向日葵花海”中上课。
坐在花海白纱帐中的学生们手上各拿了一张任务书:赏葵、言葵、探葵是大家在这节课上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学生们跟着老师在向日葵园中通过看、听、触、感来欣赏向日葵,用一两句话或者诗词描述眼前的向日葵,更通过自春秋时《诗经》起各朝代关于“葵”的诗歌,来开启一段探葵之旅。
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学习中,五年级学生李瑞成在葵园中跟着老师吟诵着“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的诗句,看到同学们在旁边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幕,内心受到触动:“老师,大诗人杜甫这么忧国忧民。我也要像向日葵一样,忠于内心、志向不移。”
提及课程设计初衷,吴敏说,在这堂诗意审美的沉浸式山水田园文化课中,课堂实现了从向内走向外、从分裂走向融合、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转变。“我们希望将田园引入校园,将课堂融入田园,用全融合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在自然与田园中感受经典诗词、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这堂课是星湖学校全融合向日葵课程的其中一部分。该校通过全融合课程,为学生还原一个丰富的世界,打通学生生命成长的通道,撬动教学变革。
在全融合课程体系建构上,该校教师共同自主研发,设计覆盖了一到六年级不同学段的学习主题和教案,学习过程从自然物象延伸到器具再到意象,往往由一个问题引出一串课程内容,阶梯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理想思维。
“我们希望学生在穿越时空中人文对话,在山水田园中自然浸润,在情思交融中素养生长,在胸怀天下中责任启蒙,在一堂课中也能思载千载、视通万里,真正让儿童教育‘活’起来。”该校校长张先彬说。
课堂教学的变化,背后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变革。据介绍,该校正着力深耕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领域。
一方面,学校以教育部重点课题为支撑,依托两江新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势,大力推进自然学科建设,如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人工智能课程开设等,高效培养学生富抽象、推理、模型等数理思维的自然科学基石。
另一方面,学校在具体的项目式融合课程中,结合两江新区山水人文优势,不断积累学生认知经验、丰富学生人文情怀,更好地在教育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目前,包括向日葵全融合课程在内,该校开发了“春知草、夏知花、秋知树、冬知药”等全融合四季课程,语文、历史、科学、数学、美术、劳动等多学科知识均融入在全融合课程中。学校先后推出《儿童中医》《儿童历史》等数十门精品校本课程,此前开发的《儿童哲学启蒙》课程也正在研发2.0版本。